|
|||||||
年轻时正值文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迷失传奇一文,从而知道了许多事情,也深深的为鲁迅先生那支锋芒之笔而震撼,时光虽然永在流逝,但还是让我时常想起刘和珍、杨德群这些代表着中国一代杰出的女性,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面对黑暗的旧势力她们勇猛顽强,虽屡屡挫折却百折不挠,直至“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我看到了一种空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种民族自尊自爱的使命感、责任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与此同时那位殴打、镇压、开除学生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也广为人知,她是以一种极不光彩的角色显露于鲁迅先生的笔下,虽然早年留学日本、美国,却不能为中华民族之奋进崛起做贡献,反倒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这些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话题。或许她只是想把来自日本、美国教学治校的理念带回本国,融入到自己办校教学的模式中来,但这一切似乎都和中1.95传奇私服国的现状格格不入,她做梦都未曾想到自己竟成为了推行封建奴化教育的代表,她或许在痛苦中徘徊、求索过,她根本就不想反人民。
然而中国的历史往往就是这样,一旦舆论对某人形成了攻势,之后的看法是很难更改的,而当一位代表着中国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旗手写出了抨击此人的文章之后,此人一定是死定了,或者说是要永远的沉寂下去了,杨荫榆便是这样一位沉寂多年的人,人们只知她反动的一面,却很少知道她悲壮的一面,也许即便是知道也无人提及,这便是社会的一种偏激,一种人生的灰色定格,但无论怎样,她身上留下的却是日本人的弹孔,她是为了抗争、为了保护柔弱女子不受日本人的强暴而大义凛然,置生死于不顾出入虎穴,慷慨陈词,最终转辗于日本人枪弹的攒射中,杨荫榆倒下了,她的血染红了整条苏州河,我们看到了一位中国老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铮铮铁骨,她其实与刘和珍一样的悲壮惨烈,一样的应该受到人民的敬仰。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来写,一生的功过是非自有定论,只要死的壮烈,即便暂时沉寂,也总有提及她,说起她的时候。
下一篇:没有了!